|
医院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探索随着我国医院的发展,建设分院区的医院越来越多,分院区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这种发展趋势一方面满足了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但随之也给医院带来了成本上升、发展不均、多院区不同质等难点和问题,这些痛点难点值得医院管理者尤其是医院后勤管理者进行深入思考。 本文试图从医院多院区管理的优势和难点分析入手,以医院顶层目标设计、多院区制度流程标准化、节约后勤管理成本、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等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相关问题为导向,研究和探讨了医院多院区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也行驶在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上,医院作为卫生健康保障领域的重要支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医院的发展布局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 战,医院多院区管理模式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越来越被医院管理者们所接受。 多院区发展一方面有助于缓解老旧院区日趋饱和的状态,逐步改善旧的医疗环境,提升患者满意度;另一方面可以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广大患者就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医院多院区发展形成有效的错位 发展格局,可以实现不同院区优势互补,使其成为不同区域的医疗支撑,承担起国家、城市赋予的区域卫生健康保障任务,完成好保障人民群众卫生健康的光荣使命。 多院区医院的核心通常是主院区,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分院区多位于新城区、郊区,地理位置的不同,客观上将导致医院产生新的多院区管理模式。医院可以依托主院区的品牌、人力、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通过各种方式辐射到其它分院区,从而带动其它分院区逐步发展成与核心院区同品质的医疗服务集团。 因此,形成高效统一的多院区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并不断发展完善,使其成为确保医院多院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非常重要。加强各院区间的有效联动,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后勤管理运营成本,不断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已成为多院区医院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型医院发展空间往往受到地域的严重限制,因此很多医院在扩张战略中选择迁建或新建院区的方式,多院区医院的发展大大缓解了分院区驻地医疗供需矛盾,响应了人民群众就近看病的医疗需求。 主院区与分院区之间通常是一强多能,各具特色,当某院区的某一环节难以胜任时,其他院区可以共同参与解决,能有效实现分级转诊,让医院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得以能够完成各项卫生健康保障任务。 目前,在多院区医院后勤管理中,管理权责制度普遍还不完善,缺少医院层面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分院区还存在后勤管理部门不统一,部门领导不相同,同类工作由不同部门负责,管理权责制定随意等现象,增加了分院区的管理成本,容易产生避重就轻、推诿现象。 各分院区由于发展阶段及所处地理区域不同,需要在主院区统一的管理制度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适宜本院区的后勤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权责不明确,会影响各院区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化管理,阻碍了各院区后勤管理精细化的进程。 一方面,医院由单一院区发展为多院区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但伴随着规模增大,多院区医院成本产生的环节也大为增加,医院的运行成本也随之增大,医院成本的增长也使得成本控制复杂性增强。 另一方面,为维持多院区的正常运转,各院区间资源要素(人力、设备、信息等)的共享流动必不可少,然而由此产生的成本,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流转共享成本,界定起来较为困难,增添了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如:在主院区与分院区之间要增添后勤管理运输车辆,便于人员上下班以及物资转运,交通成本增加。 不同院区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同,不同服务保障单元社会化程度也不同,针对老院区医院职工多,新院区外包员工多的特点,就需要后勤管理者统筹科学对待,平衡各院区各工种结构。管理好人的最终目的确保安全生产无差错,精细化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是一致的,那就需要管理者既能调动起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要确保其严守各项规定,按章操作。 不同院区的同类型后勤管理工作量会产生波动变化,服务费用不同也会导致绩效分配产生差异,后勤管理人员可能产生不平衡心理,各类跨院区的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绩效成本测算也较复杂。若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够,如财务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后勤管理综合管理系统不能发挥好作用,加之共享程度不够,就难以综合客观衡量多院区的后勤管理绩效分配。 一方面,由于新老院区环境不同,院区之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往往造成同样患者在不同院区就医体验差异较大; 另一方面,各院区后勤管理发展步调不同步,缺少后勤管理服务质量同等化的考核标准;各院区后勤管理服务模式不一致,后勤管理服务公司、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都可能导致不同院区后勤管理服务质量不均衡,影响多院区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精细化同步发展。 可以将主院区的垂直管理与分院区的横向管理相互融合、协同促进,通过精简后勤管理组织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管理重心,规范管理权责,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执行力。各院区间还可通过广泛交流,积累经验,消除短板,全面提升医院后勤管理水平。因此,强化精细化后勤管理,提升医院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是提高多院区医院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 相同的制度和流程有利于实现各院区后勤管理服务质量的考核与比较,便于实现多院区服务质量的过程控制,各院区应统一后勤管理服务制度流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会议制度、考核制度、检查制度、监督制度、审批制度,实现管理步调一致。初期新旧院区管理水平可能不同,但需通过不断探索找到最佳管理方法,最终目标是形成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提供后勤管理同质化服务,以同样的流程、工作标准、保障模式为各院区提供统一的后勤管理服务,为全院安全生产工作奠定基础。 建立后勤管理物资统一采购、统一配发制度,凭借多院区医院规模优势可以提高议价能力,降低物料耗材等后勤管理物资的购买成本以及各项维保服务的成本。实施集约化后勤管理,将后勤管理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各院区各科室等基本功能单位,严格控制后勤管理成本产生。 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医院后勤管理精细化运营,各个院区所配置的各类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都需要达到较高水准并保持相对均衡。 落实各院区后勤管理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保证各院区后勤管理人力资源协调发展,尤其要注意各院区薪酬设计公平性,主院区负责后勤管理人力资源的统一招聘、安排和培训,可以根据院区发展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后勤管理人员有序流动,职称年龄分布合理,人员数量均衡分布,改善各院区后勤管理人员系统结构,完善后勤管理人才梯队建设。 绩效考核还需要体现多院区管理特点,抓住难点分级考核,通过考核提升整体服务保障水平。要充分发挥主院区的主导作用,使用统一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各项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在不同院区间尽可能统一,特别在奖惩方法和力度上尽量一致。通过健全培训机制、加强业务指导、统一标识等方式,实现多院区文化的有机融合,提高职工对医院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第一,搭建一体化的后勤管理办公平台系统,各类后勤管理信息均可在此系统上浏览和查询,保证信息的同步性。同时,统一办公平台,可以一次性完成跨院区事项审批,减少重复操作,节约时间。 第二,开发标准化后勤管理业务系统,包括成本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物资管理采购维修系统等,有助于实现各院区各类后勤管理数据信息的互通互联,提高共享程度,优化管理流程。 如:为提高管理效率,加强耗材的溯源管理,医院上线覆盖多院区的管理平台,包括资质管理、准入管理、库房管理、采购管理、验收管理、产品信息管理、追溯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通过信息的手段降低成本。 总之,医院多院区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并非是短期或某个时间节点上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医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持续改进完善,结合内部发展和外部竞争环境,动态调整,不断探索。 通过核心院区,向其他院区进行人才培养输送、技术设备的支持以及管理的统一,发挥核心院区的主导作用,多院区相互映衬,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后勤管理者要站在医院全局层面,对组织顶层设计不断调整,以保证其运行效能达到最大化。医院多院区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应当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根据多院区的建设类型,结合内部发展和外部环境,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走出各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